获得社会保障的权利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其作用在于保障全社会成员基本生存与生活需要,特别是保障公民在年老、疾病、伤残、失业、生育、死亡、遭遇灾害、面临生活困难时的特殊需要。由国家通过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实现,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由社会福利、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优抚和安置等各项不同性质、作用和形式的社会保障制度构成的。社会保障作为一项基本制度,是社会的“安全网”,也是经济的调节器。从世界范围看,社会保障已有120多年的发展历史,历经多次世界经济大萧条而日益完善,显示出其在调节收入分配、缓解社会矛盾、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国家长治久安方面的强大功能。健全和发展社会保障,不仅有利于启动消费、扩大内需,而且有利于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不仅有利于实现和维护社会公平,而且有利于提高社会经济效率。在经济危机条件下,社会保障不仅是消除民众恐惧、安定人心的重要保证,而且对于拉动消费、刺激经济复苏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建立社会保障制度是现代国家的重要标志,也是现代政府的重要职责。在公务员的考试中针对社会保障的考察也比较多,特别是一些隐性的问题,比如:在推行城镇居民养老问题的过程中经常会受阻或出现责任不明等问题,我们在遇到这类问题的时候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提出对策:
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和新农保,都是由政府主导建立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要做到保基本、广覆盖、有弹性、可持续。
一是坚持低水平起步、广覆盖,重在制度建设。社会养老保险必须与国情和发展阶段相适应,与国家和城乡居民的承受能力相适应。当前重点是先把覆盖全民的制度建起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再逐步完善制度和提高保障水平。要坚持群众自愿参保。充分运用财政补贴引导,吸引更多居民参保,努力扩大覆盖面。
二是坚持政府和个人共担责任,政府要确保责任到位。个人获得保障的基本前提是承担缴费义务。政府的职责主要是建制度、保基本、扶贫弱,即保证向所有参保的老年人提供基础养老金,对无力承担个人责任的困难群体,由政府代为缴费,帮助他们参加保险。在新制度初建阶段,政府责任必须首先到位。中央要加大财政补助力度,地方政府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宁肯少上几个项目,也要确保这方面的支出。
三是坚持城乡统筹,搞好制度和政策衔接。要深入研究新农保、城镇居民养老保险与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之间的衔接转换问题,总结经验,提出具体办法。抓紧研究其它涉及养老的制度、政策与新农保、城镇居民养老保险衔接整合问题,提高社会养老资源利用效率。
四是坚持多层次、多渠道解决养老问题,继续发挥好家庭和社会各方面积极作用。鼓励和引导有条件的居民建立个人和家庭养老计划,购买商业养老保险。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发挥好家庭在经济供养和情感慰藉等方面的作用。充分发挥社会慈善在养老保障方面的重要作用。